「慎思明辨」通訊.第五期(2012.05.23)

各位朋友:

最近我們留意到影音使團在香港十八區分區邀請教會牧者出席特別的聚會,向教牧提供一些未曾公開的攝影片段。這些片段據稱是可化解坊間對發掘到挪亞方舟的質疑。一向以來,影音使團都以隱秘方式把一些據稱重要的資料向少數人解說,而以種種理由推搪公開讓大眾一同鑑別,一如昔日的碳十四化驗報告、Joel Klenck的據稱將刊登在學術期刊的報告、發掘據稱方舟遺址的地點、各樣由土耳其帶回來的樣本等等。我們對影音使團這種隱密作事的作風,深感遺憾。   另一方面,影音使團陸續邀請一些有名的牧者,或教內的名人,替其方舟考古事工辯護,把訪問錄像剪接上網發佈。但從Youtube上所看到的剪接片段,內容上並沒有提到新的證據。我們懷疑影音使團向這些受訪者描黑教內的反對聲音,例如暗示反對方舟考古佈道的人都是不信聖經的「新派」。這些動作,似乎表示影音使團正努力收復他們自己所毀掉的誠信,希望借助教內名人牧者的辯護重建城樓。然而,影音使團至今仍未有承認他們使用未經確認的消息進行宣傳及佈道的責任。我們深盼教內牧者名人能明辨是非,了解真相,不要被片面的資訊所誤導。影音使團近日在香港及海外宣傳的電影《翻生奇兵》,內容揶揄教會內的批評者攻擊方舟公園,使其營運出問題。這固然只是虛構之劇情,但信息呼之欲出。根據影音使團以往的手法,他們會把方舟事工滲透在其他事工中,目前影音使團在美國推廣的福音影視盒,未知會否變質為方舟事工的新宣傳平台,美國教會弟兄姊妹須加倍留心。 教會更新運動於5月4日及5日邀請了卡爾威蘭博士 (Dr. Carl Wieland) 在香港主講「科學、創世記與方舟發現」講座,分別由曾思瀚博士和葉敬德博士回應。卡爾威蘭博士是澳洲「國際創世事工」總幹事。在創造的觀點上,他是一位年輕地球論者。他一向關注並跟進有關方舟的考古發現,曾在影音使團在澳洲上映「挪亞方舟驚世啟示2」的時候,發表質疑該考古發現的可信性的文章。卡爾威蘭博士講座中文版,已在其機構網頁刊載(http://creation.com/hong-kong-ark-fiasco-chinese-traditional)。葉敬德博士的回應全文亦陸續刊登於《時代論壇》。我們將在arkwhy.org網站上轉載。 這半年間在方舟考古佈道事工上的爭議上發表的部份文章,最近已選輯成《慎思明辨》一書,歡迎採用附上之預訂表格。請各位代為宣傳,讓眾教會的弟兄姊妹對方舟佈道的爭議有多一點認識,能分辨是非,在悟性中有充足的信心,免得被人用花言巧語迷惑。(歌羅西書2:2-4) 早前的聯署聲明,已於5月20日在加拿大及美國以廣告方式刊登於明報,費用分別為加幣1408元及美金788元,部份費用獲得主內肢體奉獻支持。各位如欲支持該項登報行動,亦可透過香港教會更新運動奉獻。

Arkwhy.org 2012年5月23日

慎思明辨論「方舟」(胡志偉牧師.2012)

作者認為基督徒應本著求知、求真、求證的精神,就「方舟事件」進行慎思明辨,不應以追隨權威取代個人獨立思考。

就「方舟」事件引發的討論,正是華人教會的一場「思辨」考驗。華人教會一向不太重視神學思考,所謂「慎思明辨」(critical thinking,或譯批判式思考) 只是「放在嘴上」;我們的所謂思考,有時只淪為了參考某位人物的意見或立場。

「方舟」事件,筆者與其他關注人士,甚少往來,有些更素未謀面,只因各人不約而同撰寫文章,表達「求知」、「求證」與「求真」的信念,挺身而出,力斥所謂「方舟發現」的謬誤。也許讀者要問:「這些人為何發表這些言論 ?」究竟反對「方舟發現」者是否不信聖經記載有關「方舟」的敘事 ? 撐「方舟」或對「方舟」持有異見人士與「方舟」有何利益或友好關係 ?

筆者自認是華人教會的「少數派」,不跟風,也不賣賬,不畏爭議,實話實說。倘若「方舟真偽辨」是一場「思辨」遊戲,正好反照教會的眾生相。若干年之後,當下一代回顧有關「方舟發現」的爭論時,「方舟發現」正是通識的良好教材,讓世人檢視與察看,透過獨立思考後分辨真偽。

一、求知

「你們無知的人喜愛無知,傲慢人喜歡傲慢, 愚昧人恨惡知識, 要到幾時呢 ?」(箴一22,和合本修訂本)

不少華人信徒仍對「知識」抱有錯誤的前設,認為「知識是叫人自高自大」(林前八1),否定了一切知識皆從神而來,科學知識如地質學、物理學與考古學等,均有其專門知識範圍公認的標準。倘若有人開拍一部科幻電影,科學家自然不會理睬影片內的科學成分是否科學;然而當「影音使團」宣稱影片列入「國家地理雜誌2010年十大發現」,就要面對考古學與其有關科學的質詢。再細看此段報道,《國家地理雜誌》並非贊同,對「方舟發現」的宣稱甚有保留;「不過,一些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表示,這一發現的可信度不高。」(華夏地理雜誌)

沒有任何科學家會對科幻電影《2012》或《阿凡達》有所非議,因為這些影片從不宣稱百分之九十九是真實。任何人不能基於個人經歷,就能向全世界斷言「親手觸摸冰封雪嶺的木結構,內心有極大的確信」〈方舟探索事工FAQ〉,這些「木結構」就是聖經提及的挪亞方舟了。

陳崇基牧師與斯奈林博士等從嚴謹的考古學與相關學科,從不同層面指出「影音使團」有關「方舟發現」的宣稱,疑團重重,經不起碳14的年代檢測。由始至終,「影音使團」面對各項指向「方舟發現」的合理質疑,拿不出任何客觀經得起驗證的事實;對「方舟發現」存疑人士抱著「求知」態度,透過理性思考,嘗試作出合理的判斷。基督教信仰不是「反智」與否定一切俗世學問,乃是容得下不同的觀點與意見,從而比較與判斷;張國棟博士過往撰寫的文章,讓讀者自行判斷誰是誰非。

二、求證

「但要凡事察驗;善美的要持守。」(帖前五21,和合本)

聖經教導信徒,要事事察驗。基督教信仰從來並非奠基於實物證據,福音的宣講也非借助歷史遺物與遺跡。然而「影音使團」認為「我們除了信心之外,同樣也可以講求理據」〈方舟探索事工FAQ〉;可惜是「影音使團」自二○○三年探索土耳其亞拉臘山以來,宣稱有關「方舟發現」,卻未能具體拿出實證求證於學術界,豈非自相矛盾 ? 對於未能求證的事物,「影音使團」又要求信徒用信心接受其從聖經而來的推論,如此荒謬的邏輯,使筆者想起《令人噴飯的謝飯》對這些基督徒表現的描述 :「只是『自』編、『自』導、『自』演出來的。他們『自』圓其說這些『屬靈』經歷,『自』欺欺人也不『自』覺。『六自』教會就這樣被建立起來。」(201-202頁)

三、求真

「但當我看見他們沒有按照福音的真理正直地行事,就在大家面前對磯法說:既然你身為猶太人,生活卻像外族人,不像猶太人,你怎能強迫外族人像猶太人那樣生活呢 ?」(加二14,新漢語譯本)

不同作者本著愛真理的心,曾溫和誠懇地表達意見,期盼「影音使團」知悉教內外對「方舟探索」有甚多疑團,不應再推出影片《挪亞方舟驚世啟示2》;可惜是有關人等不敢面對來自四方八面的意見,道歉了事,反稱異見者為「好譏誚者」。

有人認為只要傳開了福音,何必介意方舟是否真實 ? Robert Cargill與葉敬德博士過往的文章,清楚道明我們應有的態度。目前,全球教會仍有行為不當的傳道者以「弄虛作假」方式售賣福音;此等做法教內人士不能坐視不理,任由有關人等胡作非為。正因為我們是大公教會的一員,當有任何華人福音機構或佈道者以不當方式傳講,我們作為家人就要提出意見,以愛心說出真理,從而使神國使命得以完善。

結語

筆者相信歷史會還對「方舟」持有異見人士公道,我們可以保持沉默,無謂招惹是非;然而神要求我們「別埋沒頭腦」,要慎思明辨,要真知識,不要偽知識;要參考業界權威,而不是名嘴推介,要有合理質疑,不要盲從意見。5月4日及5日有卡爾威蘭博士 (Dr. Carl Wieland) 主講「科學、創世記與方舟發現」講座 (www.hkchurch.org),歡迎教牧與信徒參與及提問。

(轉載自香港教會網站。作者為香港教會更新運動總幹事。)

延伸閱讀:作者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