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現方舟的聲稱,進一步被證實為假(陳崇基牧師.2011)

編者按:陳牧師根據安德魯 A. 斯奈林博士的文章及哈佛大學考古專家Dr. Daniel Master對化驗報告的回應,指出影音使團沒有證據證明他們發現了方舟。

於十一月三日,Dr. Andrew Snelling公佈了木樣本碳14詳盡報告,亦附加中文翻譯,文章名為「最近在亞拉臘山發現的木樣本是否來自方舟?」(見http://www.answersingenesis.org/zh/articles/aid/v6/n1/mt-ararat-wood),讀者可能感到文章只是科學家的高談寬論而置之不理。故筆者希望指出其重點,使人了解它的重要。

碳14測定結果

報告中最重要的,必然是「表1 – 碳十四測定結果」,以下按樣本列出資料:

樣本 實驗室 測定結果 樣本日曆年齡
A 1 1955年後 現代
A 2 1950年後 現代
B 1 距今120 +/- 25年 約公元後18-19世紀
B 2 距今135 +/- 30年 約公元後18-19世紀
C 1 距今610 +/- 25年 約公元後14世紀
D 3 距今4269-4800年 公元前4941 +/- 4647年

樣本A, B, C結果詮釋

以上圖表一目了然,共有四個樣本(A, B, C, D),分別由三間實驗室作化驗。樣本A、B和C的年齡都是公元後年份,足以引證取樣的木結構不屬古代,但影音從沒有公佈這些結果。

樣本D結果詮釋(Snelling)

影音公佈樣本D,其單靠此宣稱發現方舟。唯獨樣本D在另一間實驗室三進行,又只作了一個化驗,無法作比對,所以,Snelling質疑這結果的可靠。結果表示,木材年齡是「距今4269-4800年」,日曆年齡為公元前4941 +/- 4647年,故年齡介乎於2,243-11,538年之間。留意「不確定程度」(range of uncertainty)上落甚大:+/- 4647年,其他上落程度只有 +/- 25-30年。

樣本D也不能簡單當為4,000-5,000的歷史,因為碳十四年份要經校準才能換計出日曆年份。尤其Snelling是地球年輕論說,碳14年份要考慮大洪水等因素,才能定準日曆年份。Snelling認為如果這木樣本是屬於大洪水前建方舟的木,碳-14年紀應介乎20,000-50,000年。但如今樣本D只有4,000多年,校準之後就不可能是主前2,800年,而是比這年輕得多。

我個人不贊同基要派創造論,但既然影音的框架是「基要派創造論」,樣本D的碳十四年紀也要按同一個「遊戲規則」在此框架下被校準,正如Snelling所作的。這樣,可以結論,連方舟宣稱的唯一數據也沒有了。

樣本D結果詮釋(Master)

讀者可能問,answeringenesis擁護基要派創造論,其分析怎能被主流科學界所認同?筆者亦將碳十四列表電郵給在惠頓學院的考古學家Dr. Daniel Master,他是哈佛大學考古學博士,也不是基要派創造論者。他未收到筆者電郵前,對這方舟鬧劇全不知情1,故其看法不但專業,也中立。

他很快指出樣本D有問題,回覆電郵說(中文翻譯):

※「第四個樣本的不確定程度,不可能是正確的。我不能想像一個有效的碳十四樣本,可有這樣大的不確定程度……按現有資料,此數據要作廢。」

※「就你所提供的資料,對任何人來說,實驗室三之結果應作廢。」

連同筆者前文〈發現方舟的宣稱,聖經考古的回應〉從考古、歷史角度來批評方舟的宣稱,加上Snelling和Master的評審,足以推翻方舟的宣稱。

偽科學,偽考古

當Snelling從影音得到碳十四化驗結果之副本,看了後便肯定他們並無發現方舟,又要求他們作更多測定,建議推遲新聞發佈會的日子,但影音仍不顧一切製作「紀錄片」作籌款和傳福音之用。

這表示影音隱瞞不利證據,打著考古旗號,實際上對真理置之不理,這種偽科學不但誤導大眾,更絆倒他人有損主名,教牧信徒怎可若無其事,視若無睹?

此文章是筆者blog上文章的節錄,原文見http://marksir.blogspot.com/2011/11/14_10.html

(陳崇基牧師為芝加哥芝城華人基督教聯合會牧師。原文刊於時代論壇。)

發現方舟的宣稱,聖經考古的回應(陳崇基牧師.2011)

編者按:在確認考古發現的過程中,需以嚴謹的學術方法作考證,考古發現需符合多項考古學上的要求,才能為其真實性下結論。 陳崇基牧師在這文章中列出了七項基本的要求條件,辯證影音使團的發現,在其現時公布的資料中,未有足夠證據,證明這發現是方舟。

本文旨在從聖經考古學角度,批判最近找到方舟的聲稱。如要負責任地宣稱木結構是方舟,起碼要符合以下所有條件:

一、要被同輩評審(peer review)

考古發現要先在學術期刊上發表,經過同輩評審,否則便自說自話,只叫幾個人表示支持,是誤導大眾以為專家已有共識。其實,大部份學者都質疑方舟的發現。

二、要有更多一致化驗結果

碳十四化驗結果可以上落很大,所以要作多過一次化驗,各結構也要作獨立化驗,並證實多個木結構是同出於一個原結構。另外,只靠碳十四化驗是不足,因木是長壽命樣本,古木年份與木結構建築年份並無必然關係。舉例,今天有人用千年古木建造新房屋,後人發掘時,木樣本年化驗有千年歷史,但結構是現代。此外,必須化驗其他樣本,如陶瓷等,若年份一致,才能進一步推斷。

三、吻合近東歷史

木樣本碳十四化驗結果是公元前二八○○年,屬「前青銅時期」(約主前3500-2300年間),這時期近東進入城鎮化的階段。從近東歷史來看,方舟在這個時期出現,即有洪水滅世,簡直是天方夜譚,抵觸歷史和考古的知識。

四、滅世洪水證據

大洪水必帶來大量沉積土,出現於同時期各遺址的層面中。要證明歷史上真的發生了洪水滅世,並不是上山上找證據,而是要在山下找普世洪水破壞的跡象。但是,這樣的現象根本沒有出現過。

五、普世文化斷層

普世洪水必造成普世破壞,各遺址會因洪水造成文化斷層和洪水沉積土層,這樣的考古證據從沒有出現過。土耳其考古專家Zimansky說:這個時期的土耳其,並沒有出現任何文化斷層,土耳其遺址更有發展證據,甚至城鎮與城鎮之間發展商貿關係。

六、考慮其他解釋

是否真的沒有其他「更合理」的解釋?學者指出,過往的探險家或修士,不但從山上取下木塊,也將木材運上亞拉臘山,只舉幾個例子(Bailey 1977: 138; 1989: 105, 112):

  • 在一六七○年,荷蘭探索家Jan Struys登山時,曾在山上不同的小棚屋(huts)住宿過;
  • 在一八二九年,Parrot帶著馬匹、牛,背著糧食和木柴上山,在山峰樹立了兩個大形木十架,較大的樹立在一萬六千尺高的山上,較小的立在山頂;
  • 在一八五○年,俄羅斯上校Khodzko帶六十位軍人上山,在山頂樹立了高七尺的十架;
  • 在一九○二年,Ivangouloff帶領一隊俄羅斯探索隊,攀到山上建築一個「小木室」;
  • 在十九世紀未,在六千三百五十尺的山上,發現大木結構,那是聖雅各修道院(Monastery of St. James/Jacob);另一間修道院遺跡是Chapel of St. Gregory,位於八千三百尺的山上。兩所都是主後九至十一世紀被建築的。

七、古環境研究

現在的亞拉臘山一帶沒有太多林木,是因為自古以來的森林濫伐所導致。在主後十世紀,兩位亞拉伯地理學家形容當時的亞拉臘山一帶是林木茂盛,al-Istakhri 提到村民砍伐山岥上的樹木作柴,al-Mukaddasi 說在山邊有多過一千個村莊(Bailey 1989: 112)。

結論

本文是筆者個人blog上文章的節錄(全文見http://marksir.blogspot.com/2011/10/blog-post.html)。但就以上各項條件,說「最合理的」解釋是方舟,是沒有根據,並抹殺既定的歷史和考古知識。

我盼望基督徒,在這後現代的世代中慎思明辨。華人牧者要在教導上成為群羊的榜樣,治學態度更嚴謹,引導會眾分析。

二○一一年十月十八日

主要參考資料:

Bailey, Lloyd R. 1977. Wood from “Mount Ararat": Noah’s Ark? Biblical Archaeologist 40.4: 137-146.

Bailey, Lloyd R. 1989. Noah, the Person and the Story. South Carolina: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Press.

(陳崇基牧師為芝加哥芝城華人基督教聯合會牧師。原文刊於時代論壇。)